2010年7月27日 星期二

打破醫學界傳統 中大旗袍女醫郭園

醫生行醫穿旗袍、在一個如藝術畫廊的診症室診症,會令你對那位診症室內的主診醫生有什麼感覺﹖香港中文大學保健處其中一位主診女醫生郭園就是那位不一樣的醫生,她有自己一套獨特的做人和行醫理念。郭醫生重人文教育,要打破傳統醫生形象和傳統診症室侷促的格局;而穿旗袍的她,在傾談的廣東話對話中夾雜了不少英語,彷彿一切衝突都被她融和了。

原來一切都由行醫理念開始!

郭園醫生強調家庭醫學,注重全面性的基層健康護理。她講求全人發展,除了物理、肉體上的治療,也注重心理上和情緒上的治療與輔導。

她解說“doctor”一詞是來自拉丁文,意指老師,就像大學教授叫 “doctor”,所以醫生亦擔當老師的角色。除了行醫外,她還會教人怎樣過健康的生活、豐盛生活的技巧、如何empower(授權)病人醫療之參與。她認為這些都是醫生的責任,任重道遠。她不遲疑地提議:「Health education (健康教育)應是 通識的一部分。」

郭醫生認為當醫生除了醫病,也要教人知識、如何帶領自己的生活,她說:「面對問題該 proactive(主動),not passive(不是被動)。」因為學校以外公眾醫院的醫生給人感覺好像比校醫忙,沒有時間教導病人,她就反駁說:「看你怎樣看待和平衡自己的工作了,清晰強烈的工作意願能提升時間資源運用,給人更多工作滿足。」

她在短短數句中,盡顯了對工作的熱情和原則:持守亦醫生亦老師、人文教育的角色。她認為醫病應考慮真實生活的背景:「病人住屋企,不是醫院!」醫療一定要生活化,這是她做醫生服務他人的其中一個理念和使命。

人文精神貫穿 九七始穿旗袍行醫 (but not exclusive)

郭醫生重人文精神及服務他人;愛面對人的工作、處理人的問題,所以她不愛行政工作,寧做臨床。她在英國畢業後行醫兩年,回到香港行醫接近三十年,想照顧的是中國病人 , Asians should work for Asia。

九七前她穿大裙行醫;九七年七月一日回歸後,她開始穿著旗袍。郭醫生認為現在的中國人忽視了中國文化的特色,例如禮儀、哲理、倫理、個人與自然環境關係。她覺得因為回歸了,所以要從新認識中國文化。其次,她說到 perception(感知):「醫生著白袍有‘你’‘我’異類的視覺提示,給人分階級之感,比別人高一點似的。」

郭醫生早年曾在中大當過醫學院 part-time副教授,主職還是校醫。開始上班時穿了三、四天白袍之後就再沒有穿,後期轉穿旗袍,但大家都能夠接受。

她說:「病人對我不穿白袍的回響是覺得彼此關係拉近了,感覺很nice,和他們無(階級)分別。」她解說衣著是一種 body language(身體語言)和personal perception(個人感知);只要是自己舒服及令人舒服。

簡簡單單但講求品味、氣質

郭醫生的旗袍有私家裁縫師度身訂造,因為現在胖了,要裁縫師替她改造他裝以配合身形。她說:「可能因為現在走動不多,以前(在醫院工作時)我要走去看病人,現在病人走來我處。」

她覺得旗袍容易dress up(盛裝打扮),用簡單飾物配搭已經可以很美,如襯搭一條珠鏈,或搭上一絛披肩就是;相反亦容易dress down(落裝)。她說:「To dress well is not about money(穿衣不在乎錢), it's about taste!(而是品味)」

除了醫冶疾病,郭醫生還會教導學生如何選擇合適衣裝出席報告或面試場合,向同學解說什麼是品味。她認為品味來自氣質:「Education(教育)給人氣質,很重要!大方得體是一種美麗,思想上的提升,to be cultured (有文化教養的表現)也是一種美麗。」

她記得有一次搭地鐵,見到一個樣子美麗的女生,後來發現女生粗口橫飛!比同行的男生還要厲害!她深表遺憾、感嘆地說:「She has a handicapped soul (這人有靈魂缺陷);physical handicap is visible, hers is not , but just as real.。」

自學畫畫 蘊藏品味修養

走進郭醫生的診症室,第一個湧現的感覺是不像走進診症室,而是一個藝術畫廊,周邊掛著的都是琳瑯滿目的畫作。

郭園醫生的其中一個興趣是畫畫,是自學的。她在中大的診症室裡掛上了幾幅藝術作品,包括自畫的畫和照片,主題為旅行感想、中大風景、個人理念如環保和時事。

她的畫裡總是深藏著意思,除了是個人理念,也有是諷刺時代和時勢。有些曾經在展覽館內擺放,但有其中兩幅因為政治敏感而不能再展出,其中一幅描述港人對於香港接近九七回歸的徬徨,及對未來的擔憂。

看著郭醫生的畫,你會覺得她不只是一個醫生,也是一位藝術家。她擅於把抽象、深層的思想,透過色彩和構圖,一一埋藏在不同圖案的關係連結中,絕不膚淺,往往能刺激觀看的人思考。她要擺在診症室內與別人分享。

懂做人比懂做事重要

郭醫生雖然是一名校醫,但會畫畫,亦會教導學生人文精神和品味的建立。她重視與人的接觸,彼此分享。她說:「在希臘,“University”開始於大廣場,擔當人群 share ideas(分享主意)的平台」。」說到這裡,郭醫生重申醫生的工作主要有兩個方向:醫病但不忘教育。

與郭醫生的傾談中,一個又一個新穎的說法源源不絕:「don't let the job define you (工作定義你) …… you should always be bigger than your job,個人內容一定要超越工作內容的規限;要懂做人,不單懂做事;要講道義、守原則,不可不擇手段。」她提到要經常問自己行為背後的理念和信念是什麼,任何決定一定要有好的理據支持。

郭醫生讚賞一名清潔工人,因為她敬業樂業,對工作有要求、有標準,她說:「以德行服人,就是英雄!」她慨嘆俗人都為錢、為了身份、地位而做工,但對工作沒熱誠及承擔精神。她亦尊敬前中大校長高錕,因為他以禮待人、真性情和坦率。她說:「我會尊重職位付予的power(權力),但不代表同樣尊重持權人的為人。」

與郭醫生的傾談中處處見重人文精神及個人品味修養,給悄悄地蘊藏在她的旗袍醫裝和藝術診症室畫廊當中。

Interview reported in the book "CU Map-King" by Miss PUI LING TS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